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中药药剂学--粉碎与筛析(2)(考前辅导)

2013-01-01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11

第二节 筛析
    一、筛析的含义与目的
    常考题型为X型题。
    过筛的目的:
    1.将粉碎好的颗粒或粉末分成不同等级,供制备各种剂型的需要;
    2.对混合物料粉末起混合作用,从而保证组成的均一性。
    二、药筛和药粉的分等
    常考题型为A、C型题。
    ★药筛有冲眼筛、编制筛。现行中国药典所用标准药筛,选用国家标准R40/3系列。
    最粗粉
    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
    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3)细粉
    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4)极细粉
    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三、过筛的离析的机械
    常考题型为C型题。
    1.手摇筛
    适用于毒性、刺激性或质轻的药粉,可避免细粉飞扬,但只能小量生产。
    ★2.振动筛粉机(筛箱)
    适用于筛析无粘性的植物药、化学药物、毒性、刺激性及易风化或潮解的药物粉末。
    3.悬挂式偏重筛粉机
    适用于矿物药、化学药品或无显著粘性的药粉过筛。
    4.电磁簸动筛粉机 采用较高频率(高达每秒200次以上)和较小幅度(其振动幅度在3mm以内),使药筛产生快速的簸动。由于振幅小,频率高,簸动快,药粉不停地在筛网上跳动,故药粉易散离,易于通过筛网,过筛效率高。
    适用于粘性较强的,及含油脂或树脂的药粉的过筛。
    四、过筛原则
    常考题型为X型题。
    1.加强振动
    2.适宜筛目
    3.粉末干燥
    4.适宜厚度


    第三节 微粉学基础知识
    一、粒子的大小与形态
    常考题型为A、C、X型题。
    ★1.粒径表示法 其表述方法较多,一般有:
    (1)长径
    (2)短径
    (3)定方向径
    (4)外接圆径
    (5)有效粒径
    (6)比表面积径
    ★2.粒径测定法
    (1)筛析法
    (2)显微镜法
    (3)沉降法
    (4)小孔通过法 
    二、微粉的比表面积
    常考题型为A型题。
    ★单位重量微粉所具有的总的表面积称比表面积。由于微粉表面粗糙且有很多缝隙和微孔,所以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无孔实心微粒的比表面积可通过微粉粒径求得,而多孔微粉的比表面积则需用较复杂的吸附法或透过法测定。
    三、微粉的密度与孔隙率
    常考题型为A、B、C、X型题。
    ★1.微粉的密度
    (1)真密度
    一般由气体置换法求得。计算时要除去微粒本身空隙和粒子间的空隙所占的体积。
    (2)粒密度
    一般由液体置换法求得。计算时要除去粒子间的空隙所占的体积。
    (3)堆密度(松密度)
    堆密度(松密度)不同,从而药物粉末有轻质和重质之分。
    2.孔隙率
    微粉内空隙与微粉间空隙所占容积与微粉总容积之比。空隙率大,表示物料疏松多孔,为轻质粉末。
    四、微粉的流动性
    常考题型为A、X型题。
    ★一般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粉,粒子间有较强粘着力,微粉不易流动。若去除10μm的微粉或将其吸附到较粗的微粒上,则可改善其流动性。微粉含水量过高也导致流动性变差,常需烘干粉末或空气除湿来增加流动性。一般以休止角或流速来表示微粉的流动性。
    1.休止角
    2.流速
    五、微粉的吸湿
    常考题型为A型题。
    ★空气相对湿度显著影响微粉的吸湿,由于微粉比表面积增大了许多,因此吸湿更甚。相对湿度(RH)是指同温度空气中水蒸气压与饱和蒸汽压之比,以百分比表示,值越大表示湿度大、空气中水蒸气占的比例大,当水蒸气分压大于微粉本身(由吸附水或结晶水)产生的水蒸气压时,则发生吸湿或潮解,反之发生风化或干燥(微粉中水分向空气扩散)。
    六、微粉学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常考题型为C、X型题。
    ★药物微粉的制备:
    1.药物可通过适宜的粉碎机械制得微粉,如用球磨机水飞,借助高速气流撞击粉碎的流体磨,可调节上下磨盘间隙的胶体磨及超微粉碎机。
    2.药物也可通过制剂技术实现微粉化,如控制结晶法、溶剂转换法、固体分散技术等。
    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有:
    1.对粉碎混合的影响
    2.对分剂量、充填的影响
    3.对可压性的影响
    4.对片剂崩解的影响
    5.对制剂有效性的影响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