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考前辅导--胶剂
2013-01-01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362
概念:
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其主要成分是动物水解蛋白类物质,并加入一定量的糖、油脂、及酒(黄酒)等辅料。一般都切成小方块或长方块。
二、 发展:
中国应用胶剂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载有“白胶”和“阿胶”,在广大群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胶剂多供内服,其功能为补血、止血、祛风以及妇科调经等,以治疗虚劳、赢瘦、吐血、衄血、崩漏、腰腿酸软等症。
三、 分类:
常用的胶剂,按其原料来源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胶类:系用动物的皮为原料经熬炼制成。常用的有驴皮及牛皮,古代文献记载,唐代以前的阿胶,系以牛皮作之,之后开始选用驴皮。现在以驴皮为原料者习称阿胶;以猪皮为原料者称新阿胶,而用牛皮为原料的则称为黄明胶。
2.胶类:主要指鹿角胶,其原料为雄鹿骨化的角。鹿角胶应呈白色半透明状,但目前制备鹿角胶时往往掺入一定量的阿胶,因而呈黑褐色。熬胶所剩的角渣,也供药用,称为鹿角霜。
3.胶类:骨胶系以动物的骨胳熬炼而成,有虎骨胶、豹骨胶、狗骨胶等,后二者皆为虎骨胶之代用品。
4.胶类:以乌龟或其近缘动物之背甲或腹板熬炼而成,如龟板胶、鳖甲胶等。
5.他胶类:凡含有蛋白质的动物药材,经水煎熬炼,一般均可制成胶剂,如霞天胶是以牛肉经熬炼而成的胶剂。龟鹿二仙胶,是以龟板和鹿角为原料,共同熬炼而成的混合胶剂;也有以龟板胶和鹿角胶混合而成的。
四、胶剂的制备
胶剂的制备,一般可分为原料和辅料的选择、原料的处理、煎取胶汁、滤过去渣、澄清、浓缩收胶、凝胶切块、干燥与包装等步骤。
1.辅料的选择
原料的选择:原料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故原料的选择极为重要。如皮、甲类原料的选择,应取自健康强壮的动物,以皮厚、板质结实(如龟板)为佳。各种原料可按下述经验选用。
皮类:如驴皮以张大毛色灰黑、质地肥厚、伤少无病、尤以冬季宰杀者为佳,名为“冬板”;其他张小皮薄色杂的“春秋板”次之;夏季剥取的驴皮为“伏板”,质最差。黄明胶所用的黄牛皮以毛色黄、皮张厚大、无病的北方黄牛为佳。制新阿胶的猪皮,以质地肥厚、新鲜者为宜。
角类:鹿角分砍角与脱角两种,“砍角”质重,表面呈灰黄色或灰褐色,质地坚硬有光泽,角中含有血质,角尖对光照视呈粉红色者为佳,春季鹿自脱之角称“脱角”,质轻、表面灰色,无光泽。以砍角为佳,脱角次之,野外自然脱落之角,经受风霜侵蚀,质白有裂纹者最次,称为“霜脱角”,不宜采用。
龟板、鳖甲:龟板为龟的腹甲,以板大质厚、颜色鲜明者为佳,称“血板”,而以产于洞庭湖一带者最为著名,俗称“汉板”,对光照之微呈透明、色粉红,又称“血片”。鳖甲也以个大、质厚、未经水煮者为佳。
虎骨:以东北虎为优,因其骨胳粗大,质地坚实;华南虎骨胳轻小,次之。一般以质润色黄之新品为佳,以虎之胫骨为最佳,陈久者产胶量低。
辅料的选择:胶剂根据治疗需要,常加入糖、油、酒等辅料。辅料既有矫味及辅助成型加作用,亦有一定的医疗辅助作用,辅料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胶剂的质量。
冰糖:以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加入冰糖能矫味,且能增加胶剂的硬度和透明度。如无冰糖,也可以白糖代替。
酒:多用黄酒,以绍兴酒为佳,无黄酒时也可以白酒代替。胶剂加酒主要为矫臭矫味。绍兴酒气味芳香,能改善胶剂的气味。
油类:制胶用油,常用花生油、豆油、麻油三种。以纯净新鲜者为佳,已酸败者不得使用。油类能降低胶之粘性,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锅内气泡也容易逸散。熬炼虎骨胶时,有专用虎骨油为润滑剂的。
阿胶:某些胶剂在熬炼时,常掺和小量阿胶,可增加粘度,使之易于凝固成型。并协助发挥疗效。
明矾:以白色纯净者为佳,用明矾主要是沉淀胶液中的泥土等杂质,以保证胶块成型 后,具有洁净的澄明度。
水:熬胶用水有一定选择。阿胶原出于山东“东平郡”,用阿井之水制胶而得名。现代生产胶剂,一般应选择纯净、硬度较低的淡水,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水来熬炼胶汁。
2.胶剂的制备
原料的处理:胶剂的原料如动物的皮、骨、角、甲、肉等,常附着一些毛、脂肪、筋、膜、血及其他不洁之物,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煎胶。如动物皮类,须经浸泡数日,每天换水一次,待皮质柔软后,用刀刮去腐肉、脂肪、筋膜及毛。工厂大量生产可用蛋白分解酶除毛。洗刷除去泥沙,也可用热碱水除去油脂,然后切成小块,置于锅内开水烫洗数分钟,待皮块膨胀卷缩后,再行熬胶。骨角类原料,可用清水浸洗除去腐肉筋膜,每天换水一次,取出后可用碱水洗除油脂,再以水洗净,便可熬胶。虎骨多附筋肉,可先将原料放入沸水中稍煮捞出,用刀刮净筋肉。角中常有血质,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供熬胶用。
煎取胶汁(熬胶):原料经处理后,置锅中加水以直火加热,或置夹层蒸气锅中加热煎取胶汁。水量一般以浸没原料为度。如直火加热,锅中应有一层多孔的假底或竹帘,以免原料因锅底温度过高而焦化。煎胶所用火力,不宜太大,一般以保持锅内煎液微沸即可。夹层锅蒸汽加热,能使原料受热均匀,可避免焦化。无论直火加热或蒸汽加热,都应随时补充因蒸发所失去的水分,以免因水不足而影响胶汁的煎出。为了把原料中的胶汁尽可能煎出,除保持温度和足够水分外,煎煮时间也极为重要。煎煮时间随原料而异,除特殊规定外,一般以8~48h,反复3~7次,至煎出液中胶质甚少为止。每次煎出的胶汁,应趁热过滤,否则冷却后固胶凝粘度增大而过滤困难。胶液过滤并经澄清后;才能浓缩。由于胶汁粘性较大,其中所含杂质不易沉降,常常用沉降法或沉降、滤过二法合用。一般在胶液中加入适量明矾水(每100kg原料约加入明矾60-90g,甚至120g),经搅拌静置数小时,待细小杂质沉降后,分取上层澄清胶液,或用细筛或丝棉滤过后,再置锅中以文火进行浓缩。
浓缩收胶:如以直火时不宜过大,并应不断搅拌,如有泡沫产生,应及时除去。随着水分的蒸发,胶液粘度愈来愈大,这时应防止胶汁焦化。胶液浓缩至糖浆状后取出,静置24h,待沉淀下降后倾出上清液,再置锅中继续浓缩至一定程度,即可加入糖,搅拌至完全溶解后继续浓缩,使胶液浓缩至接近出胶,即开始“挂旗”时,搅拌加入黄酒。此时火力更要减弱,并强力搅拌,以促进水分蒸发并防止焦化。此时,锅底将产生较大气泡,如馒头状,俗称“发锅”。挑起胶液则粘附棒上呈片状,而不坠落(也叫“挂旗”),胶液浓缩至无水蒸汽逸出为度。但各种胶剂浓缩程度不同。如鹿角胶应防止“过老”,否则成品色泽不够光亮,易碎裂;而龟板胶浓缩稠度应大于驴皮胶、鹿角胶、虎骨胶等,否则不易凝成胶块。因此,浓缩程度要适当,水分过多,成品在干燥过程中常出现四面高、中间低的塌顶现象。胶汁炼成后可加入油类,并强力搅拌使其分散均匀,以免出现小油泡。
凝胶与切胶:胶剂熬成后,趁热倾入已涂有油的凝胶盘内使其胶凝,即将胶汁凝固成块状。胶凝前将胶盘洗净,揩干,涂少量麻油,倾入热胶汁后置于8~120C的室中,约经12~24h,即可凝成胶块。胶汁凝固后即可切成小片状,称为“开片”。手工操作时要求刀口平,一刀切成,以防出现重复刀口痕迹。大生产时可用机器切胶。
干燥和包装:胶片切成后,置于有干燥防尘设备的晾胶室内,放在胶床上,也可用竹帘分层置于干燥室内,使其在微风阴凉的条件下干燥。一般每48h或3~5d将胶片翻动一次,使两面水分均匀散发,以免成品发生弯曲现象。数日之后,待胶面干燥至一定程度,便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使胶片内部分水分向外扩散,称为“闷胶”,也有称之为“伏胶”的。约2~3d后,将胶片取出并用布拭去表面水分,然后再放入竹帘上晾之。数日之后,又将胶片置于木箱中密闭2~3d,如此反复操作2~3次,即可达到干燥的目的。也可用纸包好置于石灰干燥箱中干燥,这样可以适当缩短干燥时间。另外,也可用烘房设备通风干燥的。
胶片充分干燥后,用微湿毛巾拭其表面,使之光泽,用朱砂或金箔印上品名,装盒。胶剂应贮存于密闭容器,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受热、发霉、软化、粘结及变质等;但也不可过分干燥,以免胶片碎裂。
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其主要成分是动物水解蛋白类物质,并加入一定量的糖、油脂、及酒(黄酒)等辅料。一般都切成小方块或长方块。
二、 发展:
中国应用胶剂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载有“白胶”和“阿胶”,在广大群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胶剂多供内服,其功能为补血、止血、祛风以及妇科调经等,以治疗虚劳、赢瘦、吐血、衄血、崩漏、腰腿酸软等症。
三、 分类:
常用的胶剂,按其原料来源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胶类:系用动物的皮为原料经熬炼制成。常用的有驴皮及牛皮,古代文献记载,唐代以前的阿胶,系以牛皮作之,之后开始选用驴皮。现在以驴皮为原料者习称阿胶;以猪皮为原料者称新阿胶,而用牛皮为原料的则称为黄明胶。
2.胶类:主要指鹿角胶,其原料为雄鹿骨化的角。鹿角胶应呈白色半透明状,但目前制备鹿角胶时往往掺入一定量的阿胶,因而呈黑褐色。熬胶所剩的角渣,也供药用,称为鹿角霜。
3.胶类:骨胶系以动物的骨胳熬炼而成,有虎骨胶、豹骨胶、狗骨胶等,后二者皆为虎骨胶之代用品。
4.胶类:以乌龟或其近缘动物之背甲或腹板熬炼而成,如龟板胶、鳖甲胶等。
5.他胶类:凡含有蛋白质的动物药材,经水煎熬炼,一般均可制成胶剂,如霞天胶是以牛肉经熬炼而成的胶剂。龟鹿二仙胶,是以龟板和鹿角为原料,共同熬炼而成的混合胶剂;也有以龟板胶和鹿角胶混合而成的。
四、胶剂的制备
胶剂的制备,一般可分为原料和辅料的选择、原料的处理、煎取胶汁、滤过去渣、澄清、浓缩收胶、凝胶切块、干燥与包装等步骤。
1.辅料的选择
原料的选择:原料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故原料的选择极为重要。如皮、甲类原料的选择,应取自健康强壮的动物,以皮厚、板质结实(如龟板)为佳。各种原料可按下述经验选用。
皮类:如驴皮以张大毛色灰黑、质地肥厚、伤少无病、尤以冬季宰杀者为佳,名为“冬板”;其他张小皮薄色杂的“春秋板”次之;夏季剥取的驴皮为“伏板”,质最差。黄明胶所用的黄牛皮以毛色黄、皮张厚大、无病的北方黄牛为佳。制新阿胶的猪皮,以质地肥厚、新鲜者为宜。
角类:鹿角分砍角与脱角两种,“砍角”质重,表面呈灰黄色或灰褐色,质地坚硬有光泽,角中含有血质,角尖对光照视呈粉红色者为佳,春季鹿自脱之角称“脱角”,质轻、表面灰色,无光泽。以砍角为佳,脱角次之,野外自然脱落之角,经受风霜侵蚀,质白有裂纹者最次,称为“霜脱角”,不宜采用。
龟板、鳖甲:龟板为龟的腹甲,以板大质厚、颜色鲜明者为佳,称“血板”,而以产于洞庭湖一带者最为著名,俗称“汉板”,对光照之微呈透明、色粉红,又称“血片”。鳖甲也以个大、质厚、未经水煮者为佳。
虎骨:以东北虎为优,因其骨胳粗大,质地坚实;华南虎骨胳轻小,次之。一般以质润色黄之新品为佳,以虎之胫骨为最佳,陈久者产胶量低。
辅料的选择:胶剂根据治疗需要,常加入糖、油、酒等辅料。辅料既有矫味及辅助成型加作用,亦有一定的医疗辅助作用,辅料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胶剂的质量。
冰糖:以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加入冰糖能矫味,且能增加胶剂的硬度和透明度。如无冰糖,也可以白糖代替。
酒:多用黄酒,以绍兴酒为佳,无黄酒时也可以白酒代替。胶剂加酒主要为矫臭矫味。绍兴酒气味芳香,能改善胶剂的气味。
油类:制胶用油,常用花生油、豆油、麻油三种。以纯净新鲜者为佳,已酸败者不得使用。油类能降低胶之粘性,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锅内气泡也容易逸散。熬炼虎骨胶时,有专用虎骨油为润滑剂的。
阿胶:某些胶剂在熬炼时,常掺和小量阿胶,可增加粘度,使之易于凝固成型。并协助发挥疗效。
明矾:以白色纯净者为佳,用明矾主要是沉淀胶液中的泥土等杂质,以保证胶块成型 后,具有洁净的澄明度。
水:熬胶用水有一定选择。阿胶原出于山东“东平郡”,用阿井之水制胶而得名。现代生产胶剂,一般应选择纯净、硬度较低的淡水,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水来熬炼胶汁。
2.胶剂的制备
原料的处理:胶剂的原料如动物的皮、骨、角、甲、肉等,常附着一些毛、脂肪、筋、膜、血及其他不洁之物,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煎胶。如动物皮类,须经浸泡数日,每天换水一次,待皮质柔软后,用刀刮去腐肉、脂肪、筋膜及毛。工厂大量生产可用蛋白分解酶除毛。洗刷除去泥沙,也可用热碱水除去油脂,然后切成小块,置于锅内开水烫洗数分钟,待皮块膨胀卷缩后,再行熬胶。骨角类原料,可用清水浸洗除去腐肉筋膜,每天换水一次,取出后可用碱水洗除油脂,再以水洗净,便可熬胶。虎骨多附筋肉,可先将原料放入沸水中稍煮捞出,用刀刮净筋肉。角中常有血质,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供熬胶用。
煎取胶汁(熬胶):原料经处理后,置锅中加水以直火加热,或置夹层蒸气锅中加热煎取胶汁。水量一般以浸没原料为度。如直火加热,锅中应有一层多孔的假底或竹帘,以免原料因锅底温度过高而焦化。煎胶所用火力,不宜太大,一般以保持锅内煎液微沸即可。夹层锅蒸汽加热,能使原料受热均匀,可避免焦化。无论直火加热或蒸汽加热,都应随时补充因蒸发所失去的水分,以免因水不足而影响胶汁的煎出。为了把原料中的胶汁尽可能煎出,除保持温度和足够水分外,煎煮时间也极为重要。煎煮时间随原料而异,除特殊规定外,一般以8~48h,反复3~7次,至煎出液中胶质甚少为止。每次煎出的胶汁,应趁热过滤,否则冷却后固胶凝粘度增大而过滤困难。胶液过滤并经澄清后;才能浓缩。由于胶汁粘性较大,其中所含杂质不易沉降,常常用沉降法或沉降、滤过二法合用。一般在胶液中加入适量明矾水(每100kg原料约加入明矾60-90g,甚至120g),经搅拌静置数小时,待细小杂质沉降后,分取上层澄清胶液,或用细筛或丝棉滤过后,再置锅中以文火进行浓缩。
浓缩收胶:如以直火时不宜过大,并应不断搅拌,如有泡沫产生,应及时除去。随着水分的蒸发,胶液粘度愈来愈大,这时应防止胶汁焦化。胶液浓缩至糖浆状后取出,静置24h,待沉淀下降后倾出上清液,再置锅中继续浓缩至一定程度,即可加入糖,搅拌至完全溶解后继续浓缩,使胶液浓缩至接近出胶,即开始“挂旗”时,搅拌加入黄酒。此时火力更要减弱,并强力搅拌,以促进水分蒸发并防止焦化。此时,锅底将产生较大气泡,如馒头状,俗称“发锅”。挑起胶液则粘附棒上呈片状,而不坠落(也叫“挂旗”),胶液浓缩至无水蒸汽逸出为度。但各种胶剂浓缩程度不同。如鹿角胶应防止“过老”,否则成品色泽不够光亮,易碎裂;而龟板胶浓缩稠度应大于驴皮胶、鹿角胶、虎骨胶等,否则不易凝成胶块。因此,浓缩程度要适当,水分过多,成品在干燥过程中常出现四面高、中间低的塌顶现象。胶汁炼成后可加入油类,并强力搅拌使其分散均匀,以免出现小油泡。
凝胶与切胶:胶剂熬成后,趁热倾入已涂有油的凝胶盘内使其胶凝,即将胶汁凝固成块状。胶凝前将胶盘洗净,揩干,涂少量麻油,倾入热胶汁后置于8~120C的室中,约经12~24h,即可凝成胶块。胶汁凝固后即可切成小片状,称为“开片”。手工操作时要求刀口平,一刀切成,以防出现重复刀口痕迹。大生产时可用机器切胶。
干燥和包装:胶片切成后,置于有干燥防尘设备的晾胶室内,放在胶床上,也可用竹帘分层置于干燥室内,使其在微风阴凉的条件下干燥。一般每48h或3~5d将胶片翻动一次,使两面水分均匀散发,以免成品发生弯曲现象。数日之后,待胶面干燥至一定程度,便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使胶片内部分水分向外扩散,称为“闷胶”,也有称之为“伏胶”的。约2~3d后,将胶片取出并用布拭去表面水分,然后再放入竹帘上晾之。数日之后,又将胶片置于木箱中密闭2~3d,如此反复操作2~3次,即可达到干燥的目的。也可用纸包好置于石灰干燥箱中干燥,这样可以适当缩短干燥时间。另外,也可用烘房设备通风干燥的。
胶片充分干燥后,用微湿毛巾拭其表面,使之光泽,用朱砂或金箔印上品名,装盒。胶剂应贮存于密闭容器,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受热、发霉、软化、粘结及变质等;但也不可过分干燥,以免胶片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