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03-17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13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3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
A.《论语》
B.《礼记》
C.《学记》
D.《孟子》
2.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
D.文化权威者
3.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共同制约着教育的( )
A.性质
B.结构的变化
C.内容和手段
D.教育者的观念
4.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存在不同观点,在以下罗列的研究者中属于外铄论者 的是( )
A.弗洛伊德
B.格塞尔
C.华生
D.威尔逊
5.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是按照从感知运算水平_前运算水平叶具体运算水平_形式运算水平发展的,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 ) A.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B.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6. 我国学校教育形态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 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学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8. 《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9. “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0.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指的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1.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
A.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作用
C.教育的作用
D.环境的作用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讲的是( )
A.教师的传道者角色
B.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
C.教师的示范者角色
D.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3.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教 育活动中未尽义务或违反规定,由此造成的后果则应由( )
A.教师负责
B.学校负责
C.家长负责
D.学生自负
1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以外,还有( )
A.发展性
B.地域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5.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分别指的是( )
A.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
B.一级课程和三级课程
C.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
D.二级课程和一级课程
16.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物质生活水平
B.文化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水平
D.生产力水平
17.1960年12月,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 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这位经济学家是( )
A.斯蒂格力茨
B.布坎南
C.舒尔茨
D.科斯
18.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过,教育这种文化现象 具有( )
A.普遍性
B.渗透性
C.特殊性
D.不可替代性
19.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 )
A.追求独立倾向期
B.自我意识觉醒期
C.似懂非懂期
D.心理断乳期
20.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这就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的

试题推荐:

2010年-2011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中学)

模考:9套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冲刺试卷

7套2012年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真模拟题(附答案)

课程辅导: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多种辅导体系,满足不同需求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3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__________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以及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2. 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__________构成。
3.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 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 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__________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5. 前苏联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 童发展的两种水平,既儿童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
6. 1939年由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以 __________为指导,基 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
7. 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l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 府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建立了 __________教育系统。
8.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 __________和发展方向。
9.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主要由学校物质文化、__________和精神文化等构成。
10.少年期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文化的 转折期,表现出追求__________的倾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2.简述环境对个体影响的主要表现。
3.什么是课程设计?它具有哪些意义?
4.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5.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应具有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试题推荐:

2010年-2011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中学)

模考:9套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冲刺试卷

7套2012年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真模拟题(附答案)

课程辅导: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多种辅导体系,满足不同需求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3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礼记•学记》。
2. A 【解析】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 C 【解析】略
4. C 【解析】略
5. B 【解析】略
6. B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形态始于奴隶社会。
7. B 【解析】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家是孔子。
8. c 【解析】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9. C 【解析】 “泛智教育”的提倡者是夸美纽斯。
10.D 【解析】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指的是培养目标。
11.A 【解析】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
12.A 【解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讲的是教师的传道者较色。
13.D 【解析】略
14.C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15.C 【解析】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国家课程属于一级课程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学校课程属于三级课程。
16.D 【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7.C 【解析】略
18.C 【解析】略
19.D 【解析】少年期在人生的过程中是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
20.A 【解析】略

二、填空题
1.儒家 2.比例 3.思想观念 4.主观能动性 5.已经达到和可能达到 6.马克思主义7.公立 8.性质 9.制度文化 10.独立

试题推荐:

2010年-2011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中学)

模考:9套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冲刺试卷

7套2012年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真模拟题(附答案)

课程辅导: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多种辅导体系,满足不同需求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3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三、简答题
1.(1)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虽然有较明显的主观性,但是一个合理的教育目的总是要受客观条件的最终制约,接受社会发展的最终检验。所以教育目的的确定还应有它的客观依据。
(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的性质。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此外,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也是教育目的制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2.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3.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和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课程设计的意义:①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双边活动有其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②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具体而言: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应实现相互转化。
5.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成的。

四、论述题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能动性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个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能够联系实际情况展开论述的加2分。
2.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试题推荐:

2010年-2011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中学)

模考:9套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冲刺试卷

7套2012年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真模拟题(附答案)

课程辅导: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多种辅导体系,满足不同需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