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10) _

2013-03-17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772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 第4页:参考答案

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 )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应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A.人格
B.人格倾向性
C.人格特征
D.人格意识
2.个体的胚胎发育要经历胚种阶段、( )和胎儿阶段。
A.外胚阶段
B.内胚阶段
C.中胚阶段
D.胚胎阶段
3.桑代克认为有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 )。
A.成功律
B.刺激律
C.效果律
D.失败-成功律
4.灰色的对象发在红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绿色的感觉,而放在绿色的背景上又有红色的感觉,这就是(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后象 
D.联觉
5.一般而言,过多学习的程度达到( )时,记忆效果较好。
A.30%
B.40%
C.50%
D.80%
6.言语包括听、说、读、写,可以把言语形式分为外部言语和( )。
A.内部言语
B.口头言语
C.书面言语
D.对白言语
7.注意有两个特点他们是指向性和( )。
A.集中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8.压力反应的表现主要有生理反应和( )、心理反应。
A.感觉反应
B.行为反应
C.知觉反应
D.直接反应
9. ( )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
A.应激
B.应对
C.应付
D.应答
10.据报道,安西有一伙青少年号称“山猪帮”,到处偷骗,那个自称为老大的存在着( )心理。
A.逆反
B. 支配
C.自私
D.随意

特别推荐:

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汇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中小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 第4页: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通常分为(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心理调查
D.直接调查
E.间接调查
2.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把大脑皮层分为( )
A.感觉区
B.运动区
C.平衡区
D.联合区
E.听觉区
3.依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 )。
A.知识的学习
B.道德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品德的学习
E.情感的学习
4.感光细胞包括( )。
A.椎体细胞
B.杆体细胞
C.双极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视神经纤维
5.影响遗忘的因素有( )。
A.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B.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C.身体状况
D.学习的程度
E.情绪体验
6.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分析、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 )形式。
A.粘合
B.夸张与强调
C.拟人化
D.具体化
E.典型化
7.药物成瘾的因素主要有( )。
A.生物学因素
B.心理学因素
C.认知因素
D.社会因素
E.文化因素
8.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 )。
A.生理
B.学习
C.人际关系
D.自我心理
E.社会
9.现代特质理论认为有特质基本涵盖了人格的所有方面,这特质是( )。
A.外倾性
B.宜人性
C.责任心
D.神经质
E.开放性
10.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态度有( )。
A.尊重
B.宽容
C.真诚
D.理解
E.给予爱

特别推荐:

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汇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中小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 第4页:参考答案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__________。
2.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3.__________是智力技能完成的最后阶段,是智力技能的结构成为压缩和自动化的形态,以内部简化的形式完成认知活动。
4.__________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5.储存时间大约为1~2秒的记忆是__________。
6.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_、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7.睡眠的功能有保护功能、恢复身体机能和 。
8.__________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长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哀、闷闷不乐等。
9.__________是对他人情感的知觉、体验和分享,是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并跟随他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10.在一定范围内,父母干涉程度越高,彼此之间相爱也越深,称这种现象为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简述良好的人际交往态度有哪些。
3.画图说明心理现象。
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自我意识及其心理意义
2. 论述中学生情绪障碍及如何调节。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
1. 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东莞目前滥用药物的中学生正在呈上升趋势,而能够在药店轻易买到这些处方药,是促使青少年滥用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武警广东医院青少年成瘾医学科专门接诊来自各地的药物成瘾性疾病的青少年病人,该科主任何日辉告诉记者,来自东莞的就诊者为数很多。
一位相关人士介绍,来自东莞的就诊者占了该科接诊病人的四分之一,仅他个人接诊的“处方药成瘾”的东莞青少年就超过300人。这些就诊者的年龄层集中在15~25岁。其中有30%都是中学生,“其他非在校生病人中,有87%的人第一次滥用药物都发生在中学阶段”。
2. 基本情况:
张强,男,初一,考上重点初中后,获得了父母的奖励———一台电脑。然而,对电脑的喜爱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由于常常看到他上网,害怕儿子会染上网络成瘾。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为初中毕业,个体经营者。暑假期间,上网时间逐渐增加,甚至忘了吃饭,而且主要在玩游戏。开学以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学习。父母加以阻止,并要求他减少上网时间。刚开始一周还能坚持,以后又故态重演,甚至作业不能完成。父亲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已,想方设法阻止他玩电脑。由于父子意见不合,多次发生冲突。后来,父亲干脆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甚至拔掉了网线。非常气愤,他异常不满,以摔东西、绝食来抗议于是省下零用钱,偷偷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父母的阻止丝毫不起作用,甚至发展到父亲阻止而引来双方动手。最终以父母妥协而告终。以后上网时间更长,而且脾气暴躁、不与父母沟通。父母异常痛苦,于是找到了班主任的我。

特别推荐:

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汇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中小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多项选择题
  • 第3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 第4页: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A 5.C 6.A 7.A 8.B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D 3.ACD 4.AB 5.ABDE 6.ABCE7.ABCDE8.ABCDE9.ABCDE 10.ABCDE

三、填空题
1.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2.内部矛盾
3.内部言语阶段
4.知觉
5.感觉记忆
6.明确问题
7.促进生长
8.抑郁
9.移情
10.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四、简答题
1. 答: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密切,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知识、技能不是人格心理特征,不属于能力。另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知识与技能。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能力、知识和技能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速度不同。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首先,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次,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的。
2.答:
(1)尊重。人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尊重别人就是要在心理上承认别人的价值、人格和尊严,承认别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把别人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平等。
(2)宽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和爱好,且人无完人,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时既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他人,也不能太苛求他人,要学会宽容,求同存异。
(3)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
(4)理解。虽然我们喜欢那些在人生态度、价值观、人格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和我们相似的人,但我们无法避免与那些和我们相差很多的人相处共事。
(5)给予爱。有了爱才能使人感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因此,爱是人内在的、不可缺少的高级需求,甚至可以说是人的追求。
3.画图说明心理现象。
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 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 过程 意志活动
现象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
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
(1)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
(2)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
(3)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他们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逐渐由单纯自然人变为具有社会性。
重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

五、论述题
1. 简述自我意识及其心理意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三个层次:自我的生理状况(如身高、身材、形态等)、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性格兴趣等)及人际关系(如人己关系、群己关系等)三个层次的认识;简言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联结个体、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的概念。由于自我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它既包含生物的、生理的因素,又包含社会的、精神的因素,因此,自我意识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都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一、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大量的心理学实践证明,许多人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是由于自我意识不健全或不正确造成的。如果一个人对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认识、体验不正确,尤其是在自我评价及自我概念上与客观的现实差距太大时,就可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不协调,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合理的理想自我,并且通过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双方不同的地位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主动调节人际关系。对己、对人能够知己知彼,从而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健康。
二、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理质量。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促进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心理潜力。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是心理最健康和心理质量最佳的标志。
三、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当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不能统一,或在理想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能够自省,自觉地寻找其原因。一方面通过自我调节、控制,纠正心理偏差,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另一方面重新调整认识,形成新的"理想自我"的内容,使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体化与社会化协调、平衡、完善发展。
四、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人类意识的最本质的特征、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分界线是自我意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成了每个人的人格的核心。自我意识把人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结合成统一的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构成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水平。自我意识又称自我观念或自我观,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可以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衡量。这就构成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2.论述中学生情绪障碍及如何调节。
答:(一)中学生的情绪障碍
(1)焦虑
焦虑是指一个人预测将会哟扑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通常由焦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
(2)易怒
易怒是指易冲动、急噪、爱发脾气。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映过敏,情绪的自我控自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映。
(3)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抑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映迟钝等。
(4)恐惧
恐惧是指具有病理性特点的恐惧,即对常人一般不害怕的事物感到恐惧。他是对某一类特定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紧张的,难以克服的恐惧情绪。
(5)孤独
孤独心理又称闭锁心理。由于孤独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6)烦恼
烦恼是中学生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烦躁,感觉孤独独立;多愁善感,不知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矛盾增多,在与同伴的交往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烦恼,既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当中应有的地位,担心不被同伴接受;常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急将来升入何等学校而担忧等。
(7)挫折感
中学生常常报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为了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哦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做刻意追求。当这种需要持续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
(8)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情趣,产生厌倦情绪,持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不良心理想象。
(二)中学生情绪障碍的调节
(1)提高认知水平,丰富情感体验。
(2)调节情绪状态,合理宣泄。
(3)转移注意力。
(4)自我言语暗示。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
1、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情绪(心理)依赖性为最早出现的反应。停药时感到情绪不宁。
(2)躯体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引起躯体的病态即戒断症状,如烦躁、呵欠、流涕、流汗、失眠、腹绞痛、腹泻等,甚至可发生虚脱、肢体抽搐或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反应。若再给足量的同样药物之后,这些症状就会立即消失。
(3)耐受性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的同时,也往往产生"耐受性",即对该药需要更大剂量才能出现药效,满足要求。
(4)环境因素: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或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甚少,不关心,不过问他们的生活现状。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不良分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唆使他们走上不正确的宣泄,甚至违法之路。学校对于学生缺乏相关知识的讲授,和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二)解决方案(4分)
(1)支持性心理治疗。病人大多意志薄弱,对治疗缺乏信心。必须经常鼓励和支持病人坚持治疗,鼓励病人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转移其对瘾药的注意力。出院后应坚持门诊观察两年,预防复发。
(2)药物成瘾有时被描叙为慢性复发症。同其它慢性病一样,药物的复发(即复吸,下同)可以在治疗期间或成功治疗之后发生。需要反复治疗,以增加两次复发的间隔时间,减少其强度,直到实现操守。通过对个体“量体裁衣”的治疗,患有药物成瘾疾病的人是能够康复和过上富有成效的生活的。
(3)药物及行为治疗。戒瘾过程中常见病人有失眠、焦虑等情绪反应。此时宜采用不成瘾镇静剂,如安他乐、小量奋乃静、氯丙嗪或泰尔登等。焦虑反应明显时,可适当用抗焦虑药物,如舒乐安定、安定等。不论是单独进行还是结合起来进行,都是整体治疗过程的方面,往往都要从脱毒开始,接下来是治疗和预防复发。在开始治疗时,缓解戒断症状很重要;预防复发对于保持治疗效果是必要的。
(4)认知行为疗法:它的目的是帮助病人认识,避免和应对那些对于他们是最有可能滥用药物的情境。多维家庭治疗:它处理的是对青少年药物滥用模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多维家庭治疗是专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设计的。动机面谈:个人已做好了准备,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并进入治疗,动机面谈是“趁热打铁”。 激励刺激(权变管理):即用正面强化,以鼓励戒断操守。
(5)感恩教育,开展家庭治疗,让他们能够重新拥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
(三)小结
药物成瘾(addiction):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又称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药物成瘾性又称药物依赖性、药瘾或病态嗜好。
它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种。1.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等,这类药易产生精神依赖,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发生躯体依赖;速可眠、安眠酮、水合氯醛成瘾也非常多见。
2. 抗焦虑药:这类药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致其成瘾者也逐渐增多。如安定、经基安定、硝基安定、氟基安定、眠尔通、利眠宁等,其中以眠尔通成瘾性最大。
3. 镇痛药:此类药应用比较广泛,疗效好,见效也快,但其成瘾性也同样快,使用2周即可成瘾,且具有异常强烈的精神、躯体依赖性。如吗啡、鸦片、杜冷丁、4. 可待因、美散酮、镇痛新等。
5. 精神兴奋药:中枢神经兴奋药苯丙胺,有减少睡眠、消除疲劳的作用,但有较强的成瘾性,一般小剂量即可成瘾。
6.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对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疗效好,但长期使用易成瘾。
7. 解热镇痛药:去痛片、apc也有成瘾性,多呈现为病态嗜好。
8. 其他易成瘾的药物:凡是含有咖啡因的药丸或饮料,久服也成瘾;有些止咳糖浆含有可待因、阿片酊,久服也成瘾;女性激素用十替代疗法,久服也成瘾,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依赖。
2、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父母对于网络的错误认识和不正确引导和强加管制,导致了孩子的网瘾。
(2)心理问题。平时没有娱乐的时间,好不容易有了又受到限制。由于长期处于高期望、高压力下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于是完全沉迷电脑游戏满足了好奇心又能排解心中的抑郁。
他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安慰,因为在网络中没有“失败”。
(3)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
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
(二)解决方案(4分)、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培养孩子爱好,转移兴趣点,和孩子平等对话。在平时尤其是假期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尽量减少责备。如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和上网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没有电脑的家庭,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以避免孩子进入黑网吧。
(2)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议学校在有限的网络资源条件下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在假期到学校网络室上网。有教师的引导、监督,不仅可以普及网络知识,开展网络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养成健康上网和良好的网络习惯。
(3)学生自己要加强自律教育。在家中遵从父母对自己上网的引导,在学校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签名宣誓的活动 ,努力使自己作到:
(4)认知行为治疗法。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因此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上网就是在“学知识”,也不能将正常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当孩子每天上网时间仍然在控制范围内时,并不能算是网络成瘾,家长对此不应该制止,反倒应该鼓励。孩子也要对网络有一定的认知,不能盲目游戏,要以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方式进行网上活动。
(三)小结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份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因此让中学生对网络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应用都是非常重要切必要的。

特别推荐:

辽宁省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汇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中小学)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试题专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