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 _ 教师资格

2013-03-17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420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 第3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名词解释
  • 第4页:参考答案: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
B.1879
C.1789
D.1897
2.( )是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的关系是(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5.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记忆分为编码、( )、提取。
A.识记
B.回忆
C.储存
D.再认
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0.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 )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
A.英国教育家洛克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D.美国教育家杜威
12.把教育看作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现代思想家是( )。
A.德国的根舍因
B.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C.美国的布鲁纳
D.前苏联的赞可夫
13.学生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上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是(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14.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5.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已出现抽象思维,这种现象在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历年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精华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专题

在线测试: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10套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6套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 第3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名词解释
  • 第4页:参考答案: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二、各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学习迁移
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应激
4.信度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舒尔曼(Shulman,1987)认为专家教师应具有哪些专门知识?
2.简述人格结构所包含的成分及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3.简述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
4.简述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l0分。)
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现在学校凸显出来的优生不尖、差生更糟、中间滞留一大截的不良现象严重困扰教育教学,已引起诸多人士的密切关注。
问题:请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并针对此类问题如何进行指导?
2.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王某
是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的一名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
问题: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名学生的高考焦虑症状进行指导。

历年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精华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专题

在线测试: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10套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6套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 第3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名词解释
  • 第4页:参考答案: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1879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B [解析]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3.C [解析]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B [解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5.B [解析]人从亮处进到暗处,起初看不清物体,经过一段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称为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进到强光下,起初感到耀眼光亮,不能视物,须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称为明适应。 6.C[解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又可分为:编码、储存和提取。
7.A[解析]人类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5或9个组块,即7±2个组块。
8.B[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题干中的“地面都湿了,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是借助知识经验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认识,属于思维的间接性。
9.B [解析]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
10.B[解析]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11.C[解析]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要求所有人得到必要的教育,应依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
12.B[解析]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13.C[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学生因喜欢该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
14.D[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题中所述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15.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4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2岁开始,持续到成 年时期。表现为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和从可得到的信息得出结论。

二、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产生的某种影响。
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控制学生的教学环境;教学以自我认识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为基础,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
3.应激:是指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偶发性和紧张性的特点。
4.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历年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精华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专题

在线测试: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10套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6套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 第3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名词解释
  • 第4页:参考答案:三、简答题;四、论述题;五、案例题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所教的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3)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例如以最佳方法对能力差的学生解释什么是负数;(5)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7)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2.[参考答案]
(1)人格结构包括:①知一情一意系统;②心理状态系统;③人格动力系统;④心理特征系统;⑤自我调控系统。
(2)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参考答案]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是三原性的,即主导作用的师源性、主体作用的生源性、双向作用的师生性。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举措是: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
决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技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
(3)建设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4.[参考答案]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尽快培养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的大批创造性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想法:
(1)破除创新神秘论;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也很难奏效。但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立足创新教育,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改进教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走出一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路来。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1)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
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参考答案]
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种类的考试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因素: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②家长的高期望的压力。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
(2)主观因素: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高考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3)高考焦虑的辅导策略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
①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
②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造紧张气氛,给孩子增加精神压力。此外,社会舆论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付。
④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考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一头一躯干一腿。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
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历年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精华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专题

在线测试: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10套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6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