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收相关法律》第三篇第1章同步练习
2011年税收相关法律同步练习第三篇第1章
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题
1、犯罪行为人甲从2000年1月开始多次实施盗窃行为直到2002年3月,盗窃数额巨大。根据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下列有关追诉时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公安机关在2005年2月将甲抓获,则不能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B.如果公安机关在2007年4月将甲抓获,则不能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C.如果公安机关在2010年2月将甲抓获,则不能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D.如果公安机关在2017年4月将甲抓获,则不能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2、下列关于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
C.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D.所有的犯罪都必然损害犯罪对象
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的适用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类推的适用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一切溯及既往和类推的适用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指( )。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D.不满14周岁
5、甲持刀闯入与自己断绝恋爱关系的乙家,意图将其杀害,在乙的苦苦哀求下,甲于心不忍将刀扔下,转身离去。甲的行为属于( )。
A.属于犯罪预备
B.属于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犯罪中止
6、犯罪集团是指( )。
A.两人以上组成的犯罪组织
B.两人以上为实施犯罪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C.三人以上为实施犯罪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D.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7、某甲在实施抗税行为的过程中,致人重伤。根据刑法理论,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牵连犯
B.继续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8、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挥霍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刑法》明文规定对其以一罪论处的犯罪形态是( )。
A.连续犯
B.继续犯
C.惯犯
D.吸收犯
9、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 )。
A.故意犯罪中
B.直接故意犯罪中
C.间接故意犯罪中
D.故意犯罪以及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中
第二大题 :多项选择题
1、根据《刑法》规定,(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周岁的甲批量销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B.15周岁的乙故意伤害他人
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9000克
D.15周岁的丁抢劫他人物品
E.15周岁的戊放火烧毁他人房屋
2、我国刑法上,构成单位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该单位为法人组织
B.为单位利益实施犯罪行为
C.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行为
D.由单位领导本人实施犯罪行为
E.属于刑法上有明确规定的单位犯罪
3、对于新中国成立后,1997年新《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有关溯及力的规定,理解正确的有( )。
A.新法和旧法都规定是犯罪的行为,不管新旧刑法处罚的轻重,都适用旧法
B.新法和旧法都规定是犯罪行为,新法规定的处罚较轻的,适用新法
C.新法和旧法都规定是犯罪行为,新法规定的处罚较重的,适用旧法
D.新法没有规定是犯罪的行为,旧法规定是犯罪,适用旧法
E.新法规定是犯罪的行为,旧法没有规定是犯罪,适用旧法
4、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 )。
A.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
B.严重的共同犯罪和较轻的共同犯罪
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E.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
5、根据《刑法》规定,(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又聋又哑的人
B.醉酒的人
C.盲人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E.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
6、犯罪中止发生在( )。
A.犯罪预备阶段
B.危害结果发生之后
C.着手犯罪后危害结果已经发生
D.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犯罪实行过程中
E.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前
参考答案:
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追诉时效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本题中最高法定刑是10年,追诉时效是15年,到2017年3月以后不得追诉。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是: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则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主体。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除非《刑法》有特别规定,一般不决定犯罪性质;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并非都有犯罪对象;所有犯罪都侵害犯罪客体,但并非都必然损害犯罪对象。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和类推的适用。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依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故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判断。甲持刀要杀害乙,其主观的心理状态是故意杀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由于乙的哀求放弃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属于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集团的概念。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如果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则一个行为既构成了抗税罪,又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属于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行为特征。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罪数的种类。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继续犯,也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吸收犯,是指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目的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犯罪动机是刺激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起因。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第二大题 :多项选择题
1、答案:CDE
解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只对8种主观恶意比较深的故意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本题的A项中,“销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项中,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追究刑事责任,并不是所有故意伤害他人的,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2、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核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必须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而由单位集体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犯罪的决定。(3)必须限于刑法的特别规定。 单位犯罪的犯罪主体不以法人为限,也包括非法人组织,所以A项不正确;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不一定是单位领导本人,也可以是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故D项不正确,而选项B、C、E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3、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核对从旧兼从轻原则的理解。对于新中国成立后,1997年新《刑法》施行前的行为,(1)旧法和新法都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旧法;如果新法处罚较轻的适用新法。(2)旧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新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旧法。(3)旧法认为是犯罪,新法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法。已经作出判决的,不受该原则的影响。
4、答案:ACDE
解析:本题考核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
5、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对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解。《刑法》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选项BDE不符合题干要求。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应选A、C。
6、答案:ADE
解析: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两种情况。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在犯罪预备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发生在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 本题中,选项ADE是正确的,选项BC是错误的,因为这两项都是危害结果发生之后,这个阶段不能发生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