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 第3页:答案: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生产力
C.文化
D.军事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5.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具体地说,( )主要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A.教育的目的
B.教育的领导权
C.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的方针政策
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8.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9.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10.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 )。
A.巴班斯基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习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12.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成就动机
13.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 )。
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
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14.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5.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的遇到了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这就是( )。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
A.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17.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
A.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18.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19.按学生的成绩分班,属于测验中的(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指代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20.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相关试题: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
特岗招聘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 第3页:答案: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________、不平衡性、互补性和_______。
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标志是________。
3.1902年通过的“____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和教科书。
5.小学生创新发展的特点:(1)由_______创造向_______创造过渡;(2)由_______创造力向______创造力过渡。
6.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_____。
7.根据记忆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
3.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
4.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
5.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决定作用。( )
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
7.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
8.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
9.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10.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至少写出三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3.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4.简要说明教师的心理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阐述学校教育应如何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2.我国小学教育评价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六、案例分析(15分)
一位老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萤火虫》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了?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它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因为书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一步步的“启发”孩子得出“正确”的认识,要求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
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出发,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
相关试题: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
特岗招聘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 第3页:答案: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模拟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解析: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2.【答案】B。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答案】B。解析:“白板说”是由英国哲学家洛克所提出来的,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让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该观点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主张。
4.【答案】D。解析: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确定一定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不同。教育目的是对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特点的反映,体现着这一发展的时代特征。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都是主观层面的,不可作为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5.【答案】A。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并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6.【答案】B。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因此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循序渐进原则。
7.【答案】A。解析:教师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意见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策略。
8.【答案】D。解析: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即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9.【答案】B。解析:小学德育工作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实践。
10.【答案】B。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11.【答案】D。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2.【答案】B。解析: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13.【答案】A。解析:解决应用题的策略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判断问题的性质、选择算法和寻找条件四个步骤。
14.【答案】B。解析:柯尔伯格以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15.【答案】C。解析: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6.【答案】D。解析: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17.【答案】B。解析:不同性质的班级有不同性质的群体凝聚力和不同的群体规范,教师必须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8.【答案】B。解析:教学目标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19.【答案】A。解析:按成绩分班属于安置性测验的类型。
20.【答案】B。
二、填空题
1.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2.学校教育的产生
3.壬戌;六三三
4.课程标准
5.自发;理性;潜在;现实
6.自我监控
7.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2.【答案】×。解析:孤立地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思想都是错误的。
3.【答案】×。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4.【答案】×。解析: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5.【答案】×。解析:教育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6.【答案】√。解析: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7.【答案】√。
8.【答案】×。解析: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9.【答案】√。
10.【答案】√。
相关试题: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
特岗招聘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本文导航-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 第3页:答案: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1.【答案要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2.【答案要点】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答案要点】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形成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主要有: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答案要点】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期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随之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其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2)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的行为特征一般包括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多样性、启发性、参与性、任务取向性和及时地教学效果评估及其对学生产生的期望效应。
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行为。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互访;
②家长会;
③家长委员会。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有:
①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
②学校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③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2.【答案要点】
问题有:(1)重知识轻能力;(2)片面追求分数;(3)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4)制约教学改革。
改革做法:(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教学过程存在“唯教材”中心的倾向,只关注了教案的完成,没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2)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只是从教材出发,而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反映了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3)没有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相关试题: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
特岗招聘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