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2
2013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1)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 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 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 )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8.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9. 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课堂之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关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
A.专断型
B.放任型
C.管理型
D.民主型
10.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1.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 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2.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3.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1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6.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17.以下不属于同类班级规章制度的是( )。
A.学生守则
B.考勤制度
C.日常行为规范
D.体育锻炼标准
18.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19.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2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选拔作用
B.评价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21.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22.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23.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随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
A.学生的家庭类型
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学生干部情况
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24.“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25.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26.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27.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28.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29.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3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31.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
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32.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 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3.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班委会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
34.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 是(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7.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 )。
A.回忆法
B.再认法
C.重构法
D.节省法
38.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 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39.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40.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
A.综合
B.运用
C.评价
D.领会
第二部分主观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 题中横线上)
41.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______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代表。
42.个律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 为_________。
4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
4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
4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
4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
4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4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____。
4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5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
5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阶段。
5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
5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5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和真谛。
5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教材。
56.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_________和调节策略。
57.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 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58.赞科夫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
59.简述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表现。
60.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61.结合实际论述教育中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62.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6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
问题: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原句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与作用,与晋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2. A[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剐进行分组教学。本题选A。
3. D[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 B[解析]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5. A[解析]学校就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
6. A [解析]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
7. A[解析]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8. B[解析]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
9. A[解析]放任型的特点是放任自流,教师放权。民主型是教师在与不在学生的表现是一样的。
10.C[解析]以参加活动的人数(即活动的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类,学校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11.D[解析]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说,冲动型往往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C[解析]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运动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义可知,驾驶汽车、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属于操作技能,只有C项属于心智技能。
13.C[解析]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上的儿童已有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上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在后习俗水平上,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C[解析]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关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15.D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16.D[解析]教育结构通常指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17.B[解析]班级的规章制度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等;(2)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等;(3)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8.A [解析]布鲁纳提出的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实质在于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并获得良好的迁移能力。属于学科中心论的观点。
在关于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两种课程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发展,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理想的个人,可能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真正具有人性,真正成为自我本身。功能主义代表人物迪尔凯姆作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当代代表,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学校课程应成为维护社会平衡、维护现有社会结构的手段。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作为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强调学科和智力训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过分注重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有可能使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9.B[解析]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
20.B[解析]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21.D[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称为教材。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随着科技的发展,除教科书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标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2.C[解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3.D [解析]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4.D[解析]人作为自然界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已根本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任何一个人,仅仅依靠其机体的自然成长所获得的能力,都是不能够作为正常社会的一个普通成员存在的。人类历史上陆续发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等,虽然回到人类社会时已经长大,但由于他们自幼脱离人类社会,缺乏社会化经验与刺激,因而无论如何都难以在人类社会中正常生活。他们虽在身体结构上属于人类,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没有获得人的语言和意识,因而他们也不具备人的心态,在实质意义上完全是兽类的成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
25.c [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其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6.B[解析]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所以,本题选B。
27.A [解析]该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是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也就越普遍。由此可知,关系转换理论强调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28.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元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主要有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和增效作用,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所以本题选B。
29.B[解析]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是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潜伏学习也能够发生。它是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30.D[解析]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31.C[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
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专门关于课程管理的规范。这一次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2.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本题所指的不平衡是后者。
33.A[解析]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派具体负责对一个班级进行管理的教师。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学好功课;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4.D [解析]“个案法”是针对某一个体的研究方法,显然从题干中无法得出教师是针对巢一学生的行为而进行的研究;“实验法”需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实验条件,题干中也无法体现出来;“调查法”主要包括谈话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题干中所体现的方法不属于任何一种调查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题干所述教师正是通过自然条件下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的,符合“观察法”的定义,故本题选D。
35.A[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1)整体性是指个体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2)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个体感官的刺激在不断地变化,但个体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3)理解性是个体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选择性是个体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因此,学生阅读时画重点线也是一种知觉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记忆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知觉对象,熟记知识。
36.D[解析]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这种干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37.D[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系统地对遗忘进行了研究。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也就是再学习法。根据这种方法,艾宾浩斯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
38.D[解析]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前及时进行,以减缓遗忘的造程。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就是在学生尚未大量遗忘前进行及时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9.D[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40.C[解析]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其中,评价是最高层次。
第二部分主观题
二、填空题
41.白板说
42.个体身心发展
43.人格特征
44.基础
45.行
46.马克思主义
47.个别教学、班级授课
48.道德两难
49.常规管理 民主管理
50.孔子
51.初中
52.苏格拉底
53.艺术家
54.本质
55.感知 理解
56.监控策略
57.趋向或接近
三、简答题
58.[参考答案]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59.[参考答案]对中学生来说,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3)对问题情境思维的质的飞跃。 (4)想象力迅速发展。
(5)思维品质矛盾交错地发展。
60.[参考答案](1)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教师劳动的内容和过程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 (2)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不像工人生产,具有固定的工艺流程,它时时处处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不断随时代变化并且有着丰富个性差异的“活人”,需要不断实践、总结、调整。 (3)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教师劳动具有长效性。教师任务的繁重和人才成长周期性长的规律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个长期的过程,教育的劳动成果也具有长效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一个教师的个人劳动来完成的,但是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
四、论述题
61.[参考答案]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如下:
(1)放任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却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所高兴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2)专制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3)民主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着目标进行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在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而在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下,师生关系对立。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跟上时代的步伐,尊重学生的人身基本权利,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应该说,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落实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的体现。
62.[参考答案]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下列有效的方式和措施: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①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②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③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2)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日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可以: ①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②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①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让学习不好的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 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③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 (4)归因训练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令方面入手: ①“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②“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教师等。 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5)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应该:①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②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态度》对那些已有 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 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6)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
教师应该: ①运用反馈,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才结果。
②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③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 供反馈。
五、案例分析题
64.[参考答案]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按照“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 式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参与,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 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