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首页企业系统我的无忧
无忧服务:
兼职活动培训
娱乐交友:
交友社区资讯
全职实习:
实习暑假寒假
微信号:school51
扫一下,立即关注
加关注
在线支付,立省10元
下载新版APP
===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

2013-04-30来源/作者:卫凯点击次数:1203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2.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3.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4.在学习较复杂的内容时,动机水平(  )时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5.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6.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7.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8.学习“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是(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9.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10.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1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  )这三个字来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4.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15.“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16.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17.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1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9.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  )。
A.农村
B.城镇
C.大城市
D.山区
20.下列哪项不是儿童过度焦虑反应的症状?(  )
A.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
B.睡眠不安稳
C.活动过多
D.食欲不振

 

 

21.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  )。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22.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23.对接到大学通知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这是(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4.(  )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25.“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属于下列哪类智力的任务?(  )
A.语言智力
B.社交智力
C.自我认知智力
D.自然观察者智力
26.我国于(  )年对《义务教育法》做了最新修订。
A.1986
B.1987
C.2006
D.2007
27.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成分中的(  )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A.本我
B.忘我
C.超我
D.自我
28.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  )的角色。
A.设计者
B.指导者
C.组织者和管理者
D.反思者和研究者
29.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30.心理发展是指个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31.个体在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2.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  )。
A.正式交往
B.非正式交往
C.单向交往
D.双向交往
33.(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教育心理学体系。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年)
C.布隆斯基的《科学的改革》(1920年)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
34.“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反映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6.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7.以“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  )水平。
A.前习俗
B.习俗
C.后习俗
D.社会契约
38.“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9.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  )。
A.思想政治教育
B.法律教育
C.性教育
D.道德教育
40.(  )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来研究学习的人。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托尔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__________,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__________
2.__________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3.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
5.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其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开了谜底。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的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了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没有了来自家庭和考试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试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教育存在的问题。
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

五、写作题(20分)
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在这一转折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可能会导致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问题。
请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是已经学习过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属于水平迁移。
2.C[解析]维果斯基在1931—1932年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他将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突出了教学的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对儿童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估。
3.A[解析]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个发展阶段。在阶段的转折时期,同一个体可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
4.A[解析]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5.C[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先后两种技能的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多。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所以本题选C
6.B[解析]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呈现性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取消性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期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说明行为出现频率增加,属于强化,“不再批评他”说明撤销一个消极强化物,所以是负强化。
7.A[解析]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一方面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检测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因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与设计是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
8.C[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
间的关系。“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表述了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以本题选C。
9.D[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而遗忘的干扰说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所以本题选D。
10.D[解析]1968年,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假如教学是系统而合乎实际的,如果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时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如果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掌握,如果对掌握能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即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掌握学习就是要探讨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制订相应的策略。
11.D[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的三个方面是:固定班级、课和固定时间,即班、课、时。
12.C[解析]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所以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3.D[解析]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并不是一定要以知为开端。根据具体情况,从哪开始都可以,可以有多种开端。
14.C[解析]教育目的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故C项不正确。
15.A[解析]“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6.C[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和效果不同,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7.D[解析]略
18.B[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19.A[解析]在我国农村由于具体生活条件的限制以及部分地区人们思想的局限,使得达到学龄的儿童总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正逐步在农村偏远地区落实,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说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故正确答案为A。
20.C[解析]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得很不安宁。当过度焦虑反应急性发作时,除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外,还伴有睡眠不安稳、做噩梦、说梦话、食欲不振以及心慌、气促、汗多、尿频、头痛等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活动过多是儿童多动症的一个主要症状。所以本题选C。
21.A[解析]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故本题选A。
22.C[解析]童年期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阶段,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这一时期。
23.C[解析]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以亲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方式的记忆。
24.C[解析]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25.C[解析]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题干中所述属于自我认知智力。
26.C[解析]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时隔20年之后,即2006年,我国对《义务教育法》做了最新修订。
27.A[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成分: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由生物本能与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
28.D[解析]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29.A[解析]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的自我尊严和自我尊重,让当事人能够畅快地表达自己,可以自由做决定,可以,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可以享受个人的权益并保护自已。而这正是题干中所述“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所缺乏的,故本题选A。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
30.D[解析]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1.D[解析]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2.D[解析]双向交往是指交往双方既发送信息,又接收信息,在交往过程中可以随时掌握反馈的沟通形式。
33.D[解析]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早2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l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34.C[解析]‘‘教”使“生而同声”的人“长而异俗”,这里的“教”即为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
35.B[解析]这句话显然是在夸大遗传的作用,忽视后天的教育,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
36.A[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37.B[解析]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阶段和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阶段。
38.A[解析]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顺序性、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9.D[解析]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教育的基础。
40.A[解析]桑代克最初用小鸡做实验,早于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故选A。

 

 

二、填空题
1.态度体验
2.辨剐
3.监督调节
4.学科课程标准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
5.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2. [参考答案]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来看,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活动只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或以帮助学生通过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即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追求,属于片面教育,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绊脚石。
2.[参考答案]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五、写作题
[参考例文]
四管齐下。克服职业倦怠
当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自我价值认定和教育教学工作。究其原因,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动机的缺失造成的。造成教师动机的缺失有很多具体的原因,如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使他们感到失望,对自主和尊重的强烈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使他们失去信心与热情,工作环境中的人文关怀的缺乏也会使他们的热情消退等。我认为针对职业倦怠应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1)薪酬激励
亚当•斯密首先提出薪酬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这在现实中也是合乎道理的。人们普遍认为,对代理人最传统、最直接的激励方式是激励性报酬。教师既有其专业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与常人共同的人性。激励性的报酬安排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所有职业收入中所占地位的高低位次;二是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即建立在从教年限和国家政策基础上的增长和绩效上的激励。做好第一个方面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是对在职教师继续从教的激励;做好第二个方面则可以鼓励教师更加尽心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晋升制度
晋升是对教师工作与能力的认可,本身就具有激励性质。专业组织中流行的“非升即走"惯例,越来越影响到聘任制下的教师管理。制定建立在教龄和绩效基础上的晋升制度,一方面是对教师表示认可,鼓励其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起到挽留教师的作用。教龄与经验是教师的宝贵财富,学校应当对之提供相应回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理应受到更多的鼓励与尊敬。
(3)授权与问责
学校应当建立完整的授权与问责机制,以激发教师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以及自治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们拒绝在外部压力下做事,尤其是在规则、规章、秩序和最后期限的压力下工作,因为这些外部压力干扰了他们的自治需要。人在拥有较大自主权时会更加自信、自尊,对自己的表现也就有更高的要求。通过鼓励个体自主决策,计划自已的行动路线,并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可以增进他们的自主与自我决定需要。问责是对授权效果的监督检查,以激励教师,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目标。
(4)人文关怀
人们总是脱离开人性而只就教师的职业特点强调教师是楷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付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对教师为人师表提出过高的要求,使教师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教师也有被满足的需要,而这却常被忽视。教师是一个情感高投入的职业,情感的高投入及高收益会带来极大的幸福感,但别人往往只看到教师幸福及充实的一面,并不了解教师工作的另一面,即情感高支出的同时,英受到的折磨及挫伤也可能更大。长期以来的专业特性已经融入到教师的人格特质,使他们极其看重其投入的情感价值以及被人尊重。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他们无法感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所带来的荣耀。教师的处境危机需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关注。
就学校范围来看,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怀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善于倾听;对教师工作的表扬与支持;多与教师交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等。这些都可以照亮教师心灵的天空,可以让教师感受到尊重,从而建立起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
我们不应拿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教师也有自己的需求以及缺点,需要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与帮助。当他们遭遇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瓶颈、产生职业倦怠时,外界的援助无疑是雪中送炭,重新给他们点燃热情之火,助他们顺利走出困境。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指南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会员注册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